上世纪40年代,我省恩施利川一棵拥有数百年历史的“水杉王”被发现,才推翻了“水杉灭绝论”。此次发现,也被誉为20世纪植物学界最伟大的发现之一。武汉园博园北广场外,占地3.3万平方米的杉杉湿地里,杉影婆娑、稻香蛙鸣,每天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流连。谁能想到,这里曾经因修路,险些毁于一旦,如今则变成向市民讲述水杉历史、文化与保护的生态大讲堂。
日前,我再访园博,与尹伟伦院士重逢,他连声称赞:武汉园博园对水杉的展示与保护,实现了他当初的建言,最大限度地彰显湖北、武汉的水文化特质。我深感荣幸,在这里见证了一段不平凡的故事。
为护水杉修改道路规划 杉杉湿地位于园博园北广场,与银湖相接。园区被一条小径一分为二,一侧是占地近2万平方米的生态湿地,植有逾500棵水杉、池杉及中山杉;另一侧则是稻香蛙鸣的生态湖坡,会依季节变化种植水稻、油菜、菜薹等本土农作物。
我了解到,在园区动工之前,有50株20年树龄的小型各色树木在银湖畔,但按最初规划,一条道路将通过这里,这些树木将被砍掉。但经过研究和讨论,我们决定修改规划,将直路改为弯路,以免损害这片林子的美丽。设计师们围绕这片茂盛的大型榉林重做景观设计,并新栽了200棵胸径13至15厘米的小型榉树,以及300余棵池榉和中山榉,使得现在我们可以欣赏到如此壮观的一幕。
除了这个主要的地方,还有两处其他地方展示了我们的努力。在艺术馆内,有十余株标本性的“雪景榉”,展现其独特之美;而在南区楚河旁,更有一条长达数百米的小溪沿岸种植有482棵古老而庄严的小型榉,其优雅形象让人难以忘怀。
院士提醒我们,要珍惜这些珍贵资源。他说:“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且不可复制。”这种保护思想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,让我更加明白作为现代人,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维护自然环境,为后代子孙留下健康的地球。这也正如尹院士所言,“虽然时代变迁,但对待自然,我们应始终保持敬畏之心。”
回望过去,那个关于恩施“水杉王”的故事,现在看来已成为一种传说,它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——即使在冰冷寒风中存活多年的巨木,也能够迎接春天时新的希望。而今天,当我站在这个由几百年前的古老植物组成的人造湿地面前,我感到无比激动,因为这里不仅是一个展示自然奇迹的地方,更是一座守护未来的城市符号,是对未来承诺的一个明确声明。
标签: 农业学术报告